从山东济南到北京
从中国走向世界
电影是巩俐与世界见面的方式
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
她曾经被外国媒体称赞为“中国电影的奇迹”
但巩俐更愿意称自己为“中国制造”
如今回到自己电影生涯的起点
巩俐不仅思考如何让电影成为城市的名片
中国与世界的桥梁
更思考如何在嘈杂的时代中
保持自己的简单与纯粹
巩俐仍然很清楚地记得,自己当初来北京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情形。 报名的最后一天,同学用自行车拉上背着书包的她,急冲冲地往济南火车站赶。站口的老大爷看她一副学生模样,先让她上了车。花9块钱补了一张火车票,巩俐站了一夜来到北京,又坐公交车辗转到北京的五姨家。下了公交车才发现,随身带的三十多块钱被偷了。在1985年,这相当于一名老师一个月的工资,不是笔小数目。
“我就找我五姨借,我说以后我挣了钱还您。”
2021年炎热的夏天,坐在北京最喧闹地段的酒店会议室里,巩俐身后的窗口映照出cbd蔓延的天际线。当年拿着五姨给的钱,她赶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报名,这也成为了巩俐踏上电影之路的起点。 当年那个长着一对小虎牙、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喜欢笑的山东姑娘,后来登上大银幕成为了电影演员。1988年,还在中戏读书的巩俐出演了张艺谋执导的电影《红高粱》,这部作品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擒得金熊,将二十出头的巩俐带到了国际舞台。 2000年,巩俐首次担任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,也是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。从柏林到威尼斯、东京、上海,巩俐在这些国际顶级电影节都曾以评委会主席的身份挂帅。电影节因为城市而有了依托,城市亦因为电影节多了一个被外界认识与了解的通道。2021年7月,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宣布邀请到巩俐担任评委会主席。巩俐说,“电影节是我们电影人的港湾。”回到北京这个最初让她踏入电影之门的地方,更是回到了某种起点。
对巩俐而言,无论身在哪个电影节,评委会主席的职责和工作都是为电影服务的,她所要充当的角色是一个“强调原则的人”。“每个评委手里已经有了章程,需要事先认真阅读,面对章程评委们可以提一些想法、建议,但是章程是一个既定标准,大家不能去逾越。”作为评委会主席,在开始看片评议之前要召集评委们开会,“每一部电影,不管它好与不好,你喜欢或者不喜欢,都是电影工作者一个镜头、一个镜头拍下来的,我们都要尊重它,认真地把每一部电影看完,不得缺席。这是原则。” 作为电影节的评委看电影时,巩俐觉得这种感受和身为观众或作为演员去看电影都有所不同。“你一直要保持一种客观和理性去看每一部电影,但是看到真正好的电影,又会让你忘了这种理性。”电影的“好”难以用语言量化,但巩俐始终相信,好电影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
巩俐始终相信,每一部优秀的电影,都拥有着自己的能量和社会责任。 拍完《秋菊打官司》时,她的一位朋友正要放弃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。看完电影,她告诉巩俐,一定把这场官司打下去,这是她应得的权益。她打赢了官司,特意来感谢巩俐,巩俐用一口陕西话回答她:“不要谢我,我们都要感谢秋菊!” 很长一段时间里,秋菊都是巩俐最喜欢的一个角色。这个西北农村的普通农妇,为了丈夫执意要讨个说法。为了演这部电影,巩俐提前三个月来到了农村体验生活。挑水、洗衣,每天用洗衣粉洗头。穿上大花棉袄、裹上头巾,装扮上孕妇的肚子,和饰演丈夫的刘佩琦互相以夫妻相称,巩俐的举手投足甚至骗过了其他村民。电影里超过50%的镜头,都是以纪录片纪实的拍摄方式完成的。
秋菊的生活离城市里的人很远,却是王小波笔下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“很多人都看不到那样的生活,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可能70%、80%的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。所以我希望有机会把他(她)们的生活非常真实地呈现给大家,把他们的想法传递给更多的人。现在很多观众把电影只当作娱乐去观赏,这是对电影的一种误区。电影不仅仅是娱乐,电影有它的社会责任。” 作为演员,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沉浸于内数个月,这种沉浸会让巩俐感受到,电影的能量首先辐射到的是自己。“要进入一个角色,只有当这个角色能震撼到自己时,自己对角色的演饰才能震撼到更多的人。”
对于角色的选择,巩俐是挑剔的。如果一个角色类型之前演过,她不愿意重复自己;剧本达不到要求,她不愿将就;感到疲乏没有创作力的时候,也不愿勉强消耗自己。然而只要进入一个角色,她便会全身心投入其中,不仅把自己“演”成角色,更让自己“成为”角色。拍摄时,她不看手机,不去聊天,即使没有自己的戏份,也不轻易离开现场。
进入角色的过程漫长、耗费心力,有时回想起来甚至令巩俐“后怕”。“《夺冠》里我演郎平指导,接了一个这么难的角色,一个全中国甚至全世界,尊敬和崇拜的女性,她出现在屏幕里的时间、大家关注和熟知的程度那么高。”在《夺冠》之前,巩俐没有出演过这种有真实人物原型的角色。更重要的是,作为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,郎平指导的角色如何演绎,直接决定了群像的呈现。
《夺冠》第一时间邀约巩俐,巩俐没有立即答应,她告诉陈可辛导演,自己要好好想想,也觉得责任重大,同时觉得电影的剧本可以完善得更好。她和导演一起前往好莱坞,找到两位在好莱坞工作的优秀编剧,将原来线性叙述的剧本结构打破。解决了剧本的根本问题,可角色仍然是横亘在面前的难题。“虽然自己总是说喜欢选一些挑战自我的角色,但这个角色是挑战最大的。如果选择了出演,一切要从零开始。” 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时候,巩俐见过郎平一次,但当时忙于事务,两人并没有时间交流。2019年,国际排联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在宁波北仑开赛。比赛前,中国女排在宁波的基地训练。巩俐来到训练基地,也不敢打扰郎平和备战的队员,每天就站在旁边观察。“她站多长时间,我就站多长时间,她不坐,我也不坐,从早到晚。”观察了10天,巩俐觉得受益匪浅。“每天看着她们密集训练、开会讨论,对自己影响很大。之后我和郎平指导聊了两次,也一起单独吃了饭。”在大学里,巩俐学习的是从里到外的表演方式,但饰演郎平指导,她觉得体验了另一种表演方式:从外到里,先抓住外形,再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巩俐特别感谢那些与她在电影《夺冠》里共同创作的中国女排队员们和教练、队医们。“我尽量努力去贴近她们的郎平教练,大家的信任和支持,让我非常的自信和感动。” 女排队员们拿出了自己的假期来为《夺冠》加持,抽出来9天的时间拍完了所有戏份。
一部电影是靠集体去完成的一项工作,要有团队精神。这是巩俐在与我们的交谈里反复提到的。“一部电影、一个剧组就是一个团队,电影不是某一个人的艺术,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去完成的。”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,巩俐就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的频率。她很早就想明白,作品的数量对自己并不重要,要把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精力放在最喜欢的角色上。 这种清晰和透彻源自巩俐自小受到的教育。她的父母是大学老师,家里三个哥哥一个姐姐,她是老幺。她自言自己从小受到“散养式”教育,因而养成了独立的个性。进入中戏,班里8个女生、13个男生,老师倾心竭力教授他们,告诉他们要爱惜羽毛。
“我非常幸运遇到这么好的老师。之后,张艺谋导演对我的影响非常大,又碰到陈凯歌导演、娄烨导演、孙周导演、王家卫导演、黄蜀芹导演、陈可辛导演,在国外拍的电影也都是最优秀的导演。在电影道路上,我没有走特别的弯路,我越来越知道我应该保存自己的精力,一部作品代表了自己的热爱和能力、对社会的贡献、对自己良心的一个交代。” 她给自己留出生活的空间和时间,为的是不让自己因为表演而枯竭。巩俐相信,只有踏踏实实、一步一个脚印把人物的生活体验好,才能进入角色,成为电影里的人物。
作为一名演员、一位公众人物,她寻找机会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尽一份力。自2002年至今,她一直担任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亲善大使。世纪交替的那几年,正是中国房地产大规模发展的时期,农业耕地不断因为地产的扩展而缩小,粮农组织找到她,她不假思索答应下来。 除了这些“尽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”的露面,巩俐几乎没有其他的曝光。某年,她跟随《霸王别姬》剧组前往戛纳电影节,一张在戛纳海边留下的白衬衫照片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。聊到这里,巩俐特别纠正了一下:“重要的不是衣服,去电影节的意义不在于穿什么样的服装,重要的是你带去的自己的作品,自己的电影。”
一直以来,巩俐的唇色和个人生活都是社交网络上讨论的话题,她觉得这些嘈杂的声音影响不了自己。她没有社交网络账号,亦不关心人们对她的讨论。“我只专心拍电影,任何无聊八卦之事与我无关。”巩俐的话掷地有声,“我觉得不要随波逐流,当一个演员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和准则的时候,可能也将会失去你作为一个演员的魅力了。”
摄影/冯海
策划、造型/mixwei
时装编辑/punkcherry
文字编辑/陈柏言 chicochan
撰文/吉利化妆/aliceso
发型/姜月辉
制片/emmaz(blumonpro.) 美术/kikiqi
视频导演/吴明平面灯光/中纺时尚联盟
电影灯光/陶磊
服装助理 / 冯刘学、木南、ying 、王欣悦
服装修改/刘海程
摄影助理/毛国鹏、马泽林
后期/贾勇
特别鸣谢 / 巩俐经纪人李燕燕及其团队李帅 、李欣霖
新媒体监制 / fionn
编辑 / siq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