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手机拍摄视频的能力越来越强大,几乎每个人都在用手机记录生活,影像创作正在进入一种更为自由、大胆的状态。今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中有一个属于移动影像的特别板块——vivo携手first举办的第二届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。当影片时长限制在五分钟内,且鼓励使用手机等移动便携设备拍摄时,你能讲出怎样的故事?
2021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首映暨颁奖礼现场
7月30日,2021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首映暨颁奖仪式在西宁召开,现场首次展映23部优秀入围超短片作品。其中,刘宽导演的作品《如果可以》,通过讲述一位酒仙桥地区快递员的故事斩获了“年度超短片”。短短五分钟的影片,可以用很长时间去回味。影片结束后很久,片尾的一幕还足以盘桓在脑海中:在昏暗的路灯下,快递员蓝色的工服穿在爱人身上,他们骑着没有前视灯的二手电瓶车回家,街景流动如风。刘宽说她已经认识这个快递员很多年了,鲜活、真实的人需要动词性的呈现,才能让大家感受到影片的时间感。当她拿着手机去拍摄,轻巧的设备消解了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的权力关系,他们在一种边聊天边拍摄的情况下创作,双方都更加放松,也更能表现出人物真实的生活。
年度超短片《如果可以》由刘宽执导
应照宜的《火锅》获得了人文创作奖,她的影片展现了当代都市青年的典型生活,喋喋不休的独白,真切、幽默,加上定格动画和实景穿插,形成了创作者极强的叙事风格。回归当下,重新发现自我与附近、自我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是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,也是vivo在移动影像领域人文表达的回应。
人文创作奖《火锅》由应照宜执导
在提及使用手机创作《火锅》时,应照宜说:“对于我和我的拍摄团队来说手机拍摄是非常舒适的,也是我自己日常会更熟悉的创作方式,正是因为它的便携和灵活,更多新奇的角度能被顺利捕捉和记录下来。”
第二届超短片大赛整体作品在拍摄设备的选择上,也显露出对更便携灵动的移动影像设备的偏好:使用手机拍摄短片的比例较2020年上升148%,其中使用vivo手机拍摄比例上升157%*。
正如vivo影像产品总监李卓在7月31日的超短片大赛主题论坛上表示:“专业影像技术赋能给每一个人。在这个‘人人都是创作者’的时代,我们的用户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影像内容,对他们而言手机是最非常方便和亲近的日常生活记录工具,让更多人拥有了更轻盈的设备和广阔的表达空间。同时,vivo也在服务像first平台上的专业影像创作者们。今年,我们不仅看到手机拍摄超短片的比例较去年上升,创意表达的形式也更丰富。这说明在移动影像和智能影像的时代,手机作为影像创作的工具有着无限的可能性。vivo 也会继续联合全球影像战略伙伴蔡司,帮助用户和专业圈层更方便记录表达,和扩展新的创作方式。”
这些用手机拍摄的影片以多种更日常化的视角拉近了与观众的关系,这些具有现实肌理的影像,其实也在重新塑造着一种联结更紧密、深刻的观看方式。
超短片大赛评审、艺术家曹斐在论坛上表示:“手机作为一个便携和亲密性极强的创作工具,不仅打开了创作方式和创作题材的可能性,也让普通人的镜头更多转向了“我”——自己、家人、朋友。未来希望看到使用这样的轻便式工具的创作作品,继续传达对人文的关怀和表达更宽广的观察。”
单向空间创始人、作家许知远则在论坛中指出,在当下,影像是最直接的,最有效果的可观看性语言:“这一代的年轻人在手机影像语言环境中成长,新的观看习惯塑造了他们用影像来表达对社会的分析,对历史的感受、和对个体的关注。这种潮流正处在萌芽的阶段中,而vivo与first的超短片大赛合作,是一起在促成这个萌芽的生长过程。我也期待,经过这样的经验分享和想象力的碰撞,让我们的创作人群,在范围和广度上迅速拉开,这将会是更令人激动的探索。”
2021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主题论坛现场
今年的入围超短片作品,让我们触摸到一种野生、自由、粗粝又温暖的质地,自如的移镜和生活化的视角,似乎能把影像回溯到最为本真的状态之中——我们拿起手机拍摄,只是为了记录此刻。这种回归日常的思路激发了更多可能性,让人不禁重新思考我们是如何观察生活的,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着感知和表达的能力。拿起手机拍摄,这种舒适的创作方式私密、轻便,也更加个人化,当镜头转向了自我,就更容易说出多元的故事,也有更多创作者可以去尝试解构世界,探索生活更深层的意涵。
2021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主题论坛现场